Description
《中华话语》系列丛书主编推荐:
谢立中:对于其他国家的政治家、企业家和学者们来说,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而近30 年来中国发生的种种变迁,以及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发展中大国在世界舞台上之作用和地位的日益上升,则使得对“话语”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变得更为迫切。从“话语建构论”的立场来说,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一个关键之处就是要了解和理解“中国话语”,包括中国古代的话语以及当代的话语。只有对中国人的话语系统(包括在中国人的话语实践背后支配着中国人话语生产和传播过程的那些规则)有更深入细致的了解,才有可能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及其运行机制有更适当的理解。因为,中国的社会现实是由中国人在中国人所属的各种话语系统的引导和约束下通过自己的行动建构出来的。就此而言,本丛书的意义和价值当不言而喻。本丛书的出版将会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话语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钱毓芳:话语作为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中人类活动的各种有意义的符号,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他能够通过反映在说话或文字中那些特别的语言现象来加以识别。自20 世纪50 年代问世以来,话语研究逐步走出纯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切入到人文学科,并以话语为纽带把分离的人文各学科联结起来,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成为主流。近十多年来,许多中国学者关注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他们关注中国话语,挖掘和利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将中国话语研究引向深入,并在学科范式上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从总体上看,中国的话语研究正在从“西学东渐”向“东学西进”迈进。
引此文章
钱毓芳
《中华话语》丛书主编总序一
《<纽约时报>涉藏报道与我国对外传播策略》, 黄敏著,v-vii
DOI: http://doi.org/10.24103/CD/2016.1.1
Crossref
/*
内容摘要:
2008 年的拉萨暴力事件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外,还把中国形象推向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从美、加到英、德的西方媒体掀起了对中国暴风雨般的批评和指责,甚至大失专业水准,对事件的歪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鉴于“西藏问题”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国际政治与传播环境的复杂性,以上现象一定有着极为深刻和错综的原因。笔者基于个人学术背景和研究兴趣,认为这至少表明我国对西方媒体涉藏舆论不太了解,尤其是在议题报道方面缺乏充分的监测和分析,使得在危机来临时震惊愕然,被动挨打;另外,对影响西方媒体涉藏报道的诸多因素也所知甚少,从而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以致我方的声音被湮没,对西方媒体及舆论的影响颇有限。因此,本书拟从媒体内容和影响媒体内容的因素两方面着手对外媒涉藏报道加以分析,总结规律,查找不足,试图提出我国涉藏对外传播的合适策略。
目录
总序言一 / 谢立中
总序言二 / 钱毓芳
绪 论
0.1 研究缘起和目的
0.2 研究现状和不足
0.3 研究设想和架构
0.4 研究对象和样本
0.5 相关说明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1 媒体内容分析理论:议题关注周期理论和框架理论
1.1.1 议题关注周期理论
1.1.2 框架理论
1.2 影响媒体内容的因素:媒体内容的影响层级理论
1.2.1 理论简介
1.2.2 具体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文本分析与文献分析
1.3.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第二章 媒体内容分析:议题与框架
2.1 议题发展分析
2.1.1 周期模式与触发事件
2.1.2 议题的分化与扩散
2.2 框架分析
2.2.1 框架类型
2.2.2 框架倾向
2.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影响媒体内容的因素:意识形态与媒体组织之外的力量
3.1 意识形态
3.1.1 固有的冷战思维
3.1.2 片面的人权思想
3.1.3 虚幻的西藏神话
3.2 媒体组织之外的力量
3.2.1 消息来源分析
3.2.2 美国国会
3.2.3 美国文化界
3.2.4 国际NGO
3.2.5 议题双方
3.3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影响媒体内容的因素:媒体组织、媒体常规与媒体工作者个人
4.1 媒体组织
4.1.1 媒体立场
4.1.2 媒体生产的组织结构
4.2 媒体常规
4.2.1 新闻价值
4.2.2 客观性
4.2.3 事件常规
4.3 媒体工作者个人
4.3.1 《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及其涉藏报道
4.3.2 《纽约时报》评论员及其涉藏评论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我国涉藏对外传播面临的困难及可能采取的策略
5.1 我国涉藏对外传播面临的困难
5.1.1 外部障碍
5.1.2 内部问题
5.2 我国涉藏对外传播的可能策略
5.2.1 间接媒体策略
5.2.2 直接媒体策略
5.3 本章小结与讨论